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24日讯 近日,在西太平洋执行科考任务的“向阳红06”船迎来了首次“蔬菜丰收”。经过一个多月的试验,工作人员利用船上配备的两台无土栽培蔬菜机成功培育出首批无土栽培蔬菜。这是深远海科考船上首次成功培育无土栽培蔬菜,对于改善科考船伙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增添航次乐趣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收获的绿叶蔬菜主要是小油菜和蛋白菜,一共三斤多。”透过卫星电话,本航次临时党支部书记、自然资源部北海海洋技术中心副主任姜征难掩兴奋,“虽然数量有限,但却验证了在科考船上进行无土栽培蔬菜的可行性。而且,一棵棵蔬菜的栽培,给参航人员带来了一份新鲜与快乐,每天看看蔬菜长势,比一比又长高了多少,成了不少人的‘打卡功课’。”
近年来,随着深远海科考任务的不断增加,尤其是长航时任务增多,航次后期绿叶蔬菜严重短缺,给航次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状态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姜征告诉记者,船舶携带的绿叶蔬菜一般仅能保存一个月左右,即使吃不完也会自然腐烂,保存时间最长的只有胡萝卜、洋葱和土豆这三种根茎类蔬菜,新鲜绿叶蔬菜成为奢侈品。如何给科考船上餐桌增添“绿色”,如何让科考人员不再“吃药补维”,成为远洋航次的一个难点。

为了解决远洋航次中绿叶蔬菜的供应问题,船舶除了携带新鲜蔬菜外,一般都会配备冷冻蔬菜、脱水蔬菜,同时考虑停港补给等方式,也有的科考船开展过有机种植。“但海上环境多变,有机种植的方式在高温、高盐、高湿的环境下不利于蔬菜生长,且船上空间有限、日常需要专门人员照料、质量数量不尽如人意。”姜征表示,本航次时间长,连续进行100余天,而且不靠港,无土栽培蔬菜就成为船上保障蔬菜供应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航次从青岛出航前,配备了两台无土栽培蔬菜机。按照计划,将每月收获一批绿叶蔬菜,在理想状态下,每台机器每月可收获11公斤左右。”姜征笑着说,虽然首批无土栽培蔬菜已经收获了几天,“但因为很珍贵,大家还没舍得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