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蔬菜网 - 蔬菜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动态 | 国际要闻 | 市场行情 | 品牌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国内动态 > 600公里“绿色产业链”,这个山东县城找到蔬菜产业升级新路径
F.biz | 商业搜索

600公里“绿色产业链”,这个山东县城找到蔬菜产业升级新路径

信息来源:veg-china.com   时间: 2024-05-30  浏览次数:16

  如果你在凌晨去到上海的蔬菜批发市场,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往来最多的就是挂着“鲁Q”牌照的货车,他们争分夺秒从山东兰陵出发,一路奔波600多公里,用时8小时,这才保证上海市民吃进嘴巴的蔬菜,都像刚从菜园子摘下来一样新鲜!

  兰陵是山东的“南菜园”,也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改革开放之初,就有不少兰陵人一根扁担闯上海,把优质便宜的兰陵蔬菜卖到上海,逐渐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比如供应着全市60%以上蔬菜的上海江桥市场,其中70%的菜贩是兰陵人。

  其实不仅仅是上海,全国各地都有兰陵人从事蔬菜生产、销售工作,那么这座山东临沂的小县城,是如何把蔬菜生意做到了全国,又是如何通过数字金融与科技的赋能,让农业产业走上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道路?

  种菜、运输、卖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成为了很多兰陵人的经济来源,但近几年来,兰陵的蔬菜产业却掀起了从种植到销售的整个产业链升级与变革!因为不愁销路,政府和当地人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扩产增收,2018年,政府还推出了“四雁工程”,吸引更多人才回归创业,振兴兰陵。

  响应“归雁工程”的号召,在上海蔬菜批发行业打拼了半辈子的朱成彦把档口交给了儿子,带着毕生积蓄回兰陵成立了农业公司。这几年,他在兰陵推广水肥一体化的马铃薯种植技术,并探索出了双膜大棚反季节种植马铃薯的技术,大大提升了马铃薯的品质,产值提升了3倍,每年能产出3万多吨马铃薯,带动周边500多户农户就业。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朱成彦也多次遇到了资金周转问题,扩建冷库、大棚,建设预制菜加工产线、销售体系搭建等多个方面都需要投入,同时,合作社的农户们也在产业扩大、升级过程中有了更紧迫的资金需求。

  2020年,兰陵与网商银行展开合作,普惠金融开始精准滴灌当地农户。目前有近4万兰陵小微和三农用户获得网商银行数字贷款服务,其中经营性首贷户占比超过80%。

  网商银行通过“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的科技赋能,借助“大山雀”卫星遥感技术,就能精准地识别兰陵当地的蔬菜大棚,并精准提供数字信贷服务,不用抵押不用跑腿,手机上就能解决资金问题,也让这些一辈子与蔬菜打交道的兰陵人感受到了数字金融的便捷与惠民。据悉,目前大山雀已实现兰陵县100%的大棚种植区域识别,因此也有更多农户获得了更高额度的资金支持。

  作为蔬菜大县,“兰陵模式”或将为蔬菜强省山东提供更多借鉴意义,让更多涉农县受惠于普惠金融对产业发展的动力作用。截至2022年末,网商银行已经与包括兰陵在内的山东省内84个区县达成“县域数字普惠金融”项目合作。

  去年,兰陵荣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并入选山东省数字乡村试点县,“兰陵样本”也为山东甚至是全国更多农业县域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用政策吸引人才,再借数字金融之力打通产业链各环节,同时专注科学种植提产量提质量。数字化时代,已经为乡村振兴规划出一条康庄大道。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蔬菜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