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上午,在《红河州“起飞质变——怎么看怎么办”系列新闻发布会》泸西专场发布会上,中共泸西县委书记夏明介绍,泸西的菜心挤进了2020年云南省“10大名菜”之列,并且随着泸西县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更让泸西的鲜菜走得越来越远,走上了更多人家的餐桌。
新闻发布会
泸西蔬菜总产量位居云南省第一
夏明介绍,泸西县具有“负积温达标、地处温带区、春季回暖早、昼夜温差大、夏季温度不高湿度不大”等独特气候,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被中国气象局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这就为泸西县生产多品种的优质菜、果、蔬、药“绿色食品牌”提供了极为优良的基础。
泸西县城
泸西是“菜、果、花、药、畜、烟”优质产区,蔬菜总产量位居全省第一,香葱单品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前列,“宏升”牌菜心被评为2020年云南省“10大名菜”之一,是杭州G20峰会生鲜蔬菜主供基地、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云南省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一县一业”特色县。先后培育引进国家和省州农业龙头企业29家,3个基地被认定为“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
泸西蔬菜
泸西地处昆明、曲靖、红河、文山四州市的“十字”交叉点,位于弥勒、石林、师宗、陆良、丘北五市县交汇处,泸西-弥勒、石林-泸西、陆良召夸-泸西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泸西至师宗高速公路即将通车,泸西至丘北的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这些都为泸西成为滇中出海、红河通达中原腹地和滇中城市群的重要枢纽,让泸西鲜菜走向更远的地方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
高速公路穿过田间
在打好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方面,夏明介绍,泸西正以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着力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基地、争创一批地理标志产品、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把泸西打造成为高端果蔬、云花和优质畜禽供给基地和供给中心,努力成为云南省优质绿色食品示范区,形成产值超100亿元的“绿色食品牌”支柱产业,实现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
泸西鲜菜越走越远
泸西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局长陈红武介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泸西绿色食品的底蕴。截至2020年底,全县蔬菜种植基地达19万亩,产量165万吨,产值33亿元;水果种植面积28.87万亩,总产量25.6万吨,总产值9.12亿元。泸西县现有“三品一标”认证65个,涉及面积21.7万亩;有高原梨、苦荞、灯盏花、除虫菊地理标志产品4个,涉及面积19.5万亩;绿色食品认证24个,涉及面积1.65万亩;有机食品认证转换9个,涉及面积4100亩;无公害认证28个,涉及面积1600亩。
蔬菜生产基础
2016年,泸西成为杭州G20峰会蔬菜主供基地,总计为峰会提供21个品类蔬菜72.5吨。泸西多年来一直是供应香港的蔬菜基地,今后还将有更多国际级的活动采购泸西蔬菜;高原梨、叶菜类蔬菜已经面向东南亚出口;2020年,云南宏升蔬菜种植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菜心入选云南绿色食品牌“10大名品”。
泸西香葱
泸西县目前有注册水果蔬菜企业320家,其中,万亩以上规模化种植2家,千亩以上规模11家。通过绿色食品牌产业认证基地30个,带动发展制冰厂13家,日产冰2500吨,洗葱线206条,产业链延伸到冷链物流等服务性产业。
人工择菜
下一步,泸西县已组织相关企业着手建设农产品标准体系,制定了菜心、菠菜、芥蓝等十种蔬菜的标准,将延伸到高原梨、桃、苹果、火腿等商品标准,通过标准化产品对接经营环节和消费者,节省成本。同时,泸西正在全力推进蔬菜“一县一业”进入省级示范县,打响擦亮“泸西香葱”“G20蔬菜”“红高原·泸西”等区域公用品牌,选推一批名企名牌进入云南“10大名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行列。加快智慧农业建设,通过数字赋能,实现土壤、气候、产业分布等各种数据在一张图上叠加,建立绿色农产品线上销售、供应链协同、防伪追溯等体系,确保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附加值,把泸西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
泸西蔬菜
此外,泸西还要加大“产加销一体”“农文旅”融合力度,挖掘农耕文化,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成为集生产、加工、旅游、消费、体验为一体的全产业体系。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任锐刚 文
泸西县委宣传供图
责任编辑 猫恩泊
校对 顾庆华
编审 赵梅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