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雯 周翠玲 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理塘报道
这是一个冷知识——“甜野男孩”丁真,与气象部门还有一段故事。
丁真家所在的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然日卡村,是理塘县气象局的对口帮扶对象之一。就在2020年,借助气象数据,这里新建了村级蔬菜大棚,冬季也能吃上新鲜蔬菜。
6月22日,记者来到然日卡村,不少村民家的院子里,都搭建有大棚,里面种有莴笋、甜心白等。“有了大棚,一年可以收两三季,冬天也有新鲜蔬菜吃了。”然日卡驻村工作队员张刚说。
位于格聂雪山脚下的然日卡村是传统的纯牧区,每年4月底到7月初,是村民们上山挖虫草的季节,而这段时间,也是种蔬菜的最好时节。“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8月就开始霜降了,如果没有大棚,等村民们挖了虫草下山后,就没有机会种菜了。”理塘县气象局副局长徐微进说。
2019年,理塘县气象局采集当地温度、温差、降水条件等气候数据,与当地农牧局农技员一同筛选出适宜种植的蔬菜,建起了蔬菜大棚,并在2020年成功种植了白菜、萝卜。
“以前,冬天想要吃蔬菜,就只有嚼都嚼不动的白菜叶,或者走山路去县城买,有了大棚,我们也能吃到新鲜蔬菜了。”村民洛吉村说。
气象数据的科学指导,除了能让村民吃得更好,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青稞是理塘县主要的农作物,但不同的乡镇因为海拔不同,适播期、收割期可能相差半个月。为了实现青稞增产增收,理塘县气象局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制作了《理塘县青稞种植农业气候区划报告》、《主要农作物适播期预报》,给村民们提供参考。在重要农事期间,村民们还会第一时间收到天气趋势预测以及农事建议。
在理塘县格聂镇日戈村,气象局驻村工作队成立了“理塘县日戈村扎西罗布高原特色产品销售专业合作社”,指导村民将多余青稞做成水磨糌粑出售,并组织村民采挖野生蒲公英,清洗晾晒后,分装出售。“合作社成立第二年,收益达到3万元。”理塘县气象局局长彭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