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在辽阔而肥沃的土地上,生长着诸多美味可口的蔬菜。不同地区、不同气候和不同的种植技术,决定了当地产物,而欧美地区也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美味。比如下面要介绍的一种蔬菜,十分特殊。
种菜菊苣,大家会在网上刷信息的时候,看到这个词语,只不过在中国的网络词汇中,菊苣是“巨巨”的谐音,意思是在某个方面取得较高成就的人,对这个人表示赞赏和钦佩。但这里要介绍的菊苣,指的就是它的本意,即盛产于欧洲的一种蔬菜。
菊苣欧洲人有多喜欢吃菊苣呢?这种蔬菜经常是牛排的配菜,而且只有在高档的牛排馆里,你才能看到这种蔬菜安静躺在牛排旁边。通常是鲜食,或是简单烹饪,加入少许黑胡椒调味,只吃菊苣的本味。
菊苣虽然外表看起来像是我们常见的娃娃菜,但菊苣明显比娃娃菜娇贵太多。在欧洲的超市里,你会发现这些菊苣被一层被子遮盖,为的就是“避光”。事实上,在菊苣的种植园里,这些蔬菜也全都是避光生长,因为一旦接触到阳光、灯光等光源,菊苣的质量会大打折扣,口感变差,变成没人要的残次品。
菊苣那么,菊苣在中国有种植吗?答案是有的,但大部分中国人对它非常陌生,因为它非常少见。菊苣主要在四川以及广东部分地区栽培,作为药食同源的食材,菊苣被认为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等功效。一般来说,可以当作沙拉的配料,甚至可以提制代用咖啡。
菊苣为什么中国人不太能接受菊苣呢?因为菊苣的种植实在太麻烦,实在太不符合我国的农业,不像那些接受太阳生长的植物吗?事实上,菊苣之所以得不到中国人的喜爱,在于它的味道。如果生吃,菊苣的味道极为清淡,作为鲜食蔬菜,未免太没有价值,毕竟萝卜、生菜什么的都比它好吃,为什么不选这些更好吃的蔬菜呢?
菊苣要是把菊苣做熟了吃,那就更难吃了。菊苣会散发出一种苦味,这种苦味让人难以接受。大家要知道,中国人的味觉比欧美人更敏感,所以中国美食的风味会更加丰富多样。在面对菊苣的苦味时,中国人感知苦味的程度要比欧美人更高一些,也许在欧美人眼里,菊苣不过是清苦的味道,但在中国人这里,菊苣就是苦得难以下咽的食物。
菊苣既然味道这么难让人接受,又怎么能奢求中国的农民大量种植菊苣呢?不仅种植麻烦,一定要避光,而且味道不好,在市场上卖不出去,价格也提不上来。成本高,市场差,中国的农民们才没那么傻,所以很少种植。市场上的菊苣少了,吃货们也就很少有机会接触菊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