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小区,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交通便利以及配套设施完善的居民住宅,然而,在皖西南山区有一个“小区”,这个“小区”位于大山之中,建于上个世纪末,虽然说是小区,但汽车开不到楼房前,居民回家和出门都要步行一段路,有人看到后,情不自禁地问,这个“小区”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呢?
在农村,村民们建造房屋大都只做三层以下,住着舒服,不用天天爬楼梯,不过,大山里的这个“小区”每一栋楼房都有四五层楼高,没有电梯,住户天天得爬楼梯。“这都没什么,关键是倘若要搬家或者新购进家具等,那搬起来就麻烦了,不但要从楼上搬到楼下,还要搬从楼下到公路上的一段路程。”一位储姓住户说。
那么,当时为啥要建造这样一个小区呢?原来,上个世纪,当地山区的工厂效益非常好,为方便工人们上班,便建造了这个“小区”,那个时候,能住进这个“小区”的住户感到非常荣耀,不但有好的工作,还能住进比附近村民家更好的楼房。
可是,随着社会发展,如今,附近村民家家户户都建造了漂亮的楼房,昔日的“小区”不通公路,甚至楼下的人行道也没有硬化,不少住户便陆续搬出了“小区”。通往一栋栋楼房楼梯口的道路上长满野草,汽车开不到楼房前。
汽车开不进来,当时的楼房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呢?据一位住户介绍,以前,建造的时候,汽车是可以开进来的,有一道斜坡,后来,房子建造起来后,道路没有硬化,再加上有的住户在旁边种菜,路越来越窄,目前,只有驾驶技术好的人,骑摩托车可以到有的楼房门口。
一栋楼房前面有一块空地,居民在上面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一片绿油油。“小区”里有的老人认为,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菜地比有没有公路,汽车能否开进来,有没有地方停车更为重要。
如今,在楼房的下面,随处可以看到“菜地”,楼房被蔬菜包围。“小区”里没有安装任何娱乐健身的设施,住户表示,那个时候有这样的房子住就是一种幸福,没想到变化太快了,现在村民们的住房环境比这更好。
有人说,为啥不把“小区”的配套设施建造起来呢?其实,山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如果不统一规划很难进行扩建。现在,住在这个“小区”的大都是中老年人。
楼房的阳台上挂着一根根用竹子、圆管等制作的晾衣杆,见证了曾经的繁荣,然而,如今在上面晾晒衣服的住户不多。楼房的屋顶上,有的还盖着彩钢瓦。
在山区农村,有小区的不多,而现在有这样的“小区”更是很少,您见过大山里这样的“小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