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是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小王子》
所谓”年味”
就是春节的仪式感
作为春节的前奏曲
“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
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
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
……
从小年开始到正月期间
建瓯有哪些过年习俗呢
01.送灶王爷(公)
腊月廿四傍晚,家家户户备糕粿、茶酒,点烛、烧香、鸣炮,送送东厨灶君:“上天奏善事”。从腊月二十起,平常人家多在每日夜晚,熬饴糖,配制年果糕点,如花生糖、麻仔糕、糖豆、酥粿脯仔炒花生瓜籽等。解放后此俗已大都淡化,而以采买为主。
02.扫尘土
过小年
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小年的大扫除一般是全家总动员,孩子擦窗户,大人擦桌子、扫地、清理不要的东西,丈夫扔垃圾等等。大扫除收获得不仅仅是家里的干净,还有家人的温暖。
03.送(头)年
凡是有儿女嫁娶的头一年过年前夕,男家须向岳家送膀蹄、公鸡、活鱼、板鸭等四种礼品,叫“送四色”;而岳家则须向男家送过年的“果仔”,另加红枣、花生、桂圆、瓜子等,寄寓小俩口“早生贵子”。
04.吃避岁暝
除夕,家家户户大放鞭炮,迎接东厨灶君“下凡保平安”,合家团聚。首先祭神分岁,祭品还要提前挑到本邑本乡或本村土地庙、福主庙奉祀。然后一家团圆就餐:炒粿、煎糕、全鱼、鸡鸭、膀蹄、粉丸、纳底、太平蛋,大都不可少,但不同家庭,略有差别。解放后,此俗在菜谱上越来越好、越做越精,而在数量和品种上也与时俱进,最明显的就是原来的压轴主菜膀蹄已经大都消失不用或作改进。
05.“封大门”与“开大门”
除夕守岁到开大门前一刻,先点小烛、香线封大门。然后又按“通书”规定的时刻,设供桌,有的富贵有钱比较讲究的家庭,还用红缎金线绣“福禄寿喜” 为供桌订制桌裙。在供桌上摆好糕点、红桔、盐茶、红酒、粿猪、粿银宝等物品,再点着大烛烧香,打开大门,鸣放鞭炮,并用红纸正楷书写“开门大吉”裁成两半,分贴大门正中,要能合缝。迎接“财、运、喜”三神降临家厝,庇佑吉庆。解放后,此俗逐渐简化,守岁时间缩短,供品六十年代后粿猪、粿银宝逐渐少了,糕果酒茶一直仍然保持都有,鞭炮必放,香烛必点。
今日建瓯